9月19日下午,党委书记刘军以“传承兴工报国基因,争做堪当强国重任的新时代北方工大人”为题,在广学楼报告厅为2025级全体新生讲授了一堂兼具思想温度与情感深度的“开学第一课”。5000余名本科生、研究生,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、各学院党委副书记、新生辅导员、班导师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共同听课。党委副书记姜孔桥主持学习。
刘军代表学校向2025级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。他指出,北方工业大学“因工而立、因工而兴”,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工业现代化、教育现代化同频共振,历经近80载春秋,凝练出“兴工报国”的光荣传统。他通过一幅幅珍贵老照片、一段段校友口述史,带领同学们走进学校的历史长廊,重温“三严”校风的由来,深入阐释“敦品励学,才德并懋”校训的时代内涵。
“从建校之初服务国家重工业和钢铁工业发展,到新时代投身首都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建设,北方工大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。”刘军表示,一代代北方工大人秉持“兴工报国”传统,在自力更生中奋起,在务实进取中突破,在攻坚克难中前行,在人文开放中升华,积淀出属于这所学校的独特精神品格。一是自力更生的信念。坚持把学校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,主动作为、勇闯新路。二是务实进取的品格。以扎扎实实的努力、兢兢业业的态度,把论文写在车间里,把成果用在生产线上。三是攻坚克难的意志。面对挑战不“躺平”、不“佛系”,始终以“敢啃硬骨头”的韧劲向前。四是人文开放的情怀。以兼容并包的视野,为多元文化搭建交汇平台,致力于培养有审美、有温度、有格局的卓越工程师。
面对2025级新同学,刘军提出三点希望,启发同学们扣好大学生涯的“第一粒扣子”。一是扛起时代责任,让“强国有我”成为青春最鲜亮的底色。党和国家的历次重大活动中都闪耀着北方工大青年的身影,特别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中,师生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动人故事,是新时代北方工大人把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与党同心、与国同行的生动体现。二是牢记“第一身份”,用汗水浇灌自己的大学。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、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,正确处理“躺平”与“内卷”的关系,成长为拥有自主学习能力、与人相处能力、处理问题能力的大学生。三是注重全面发展,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。练就自主学习、与人相处、处理问题的核心能力,用好学校搭建的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、社会实践、国际交流等多元平台,成长为集知识、能力、勤奋、思维、专注力、创新力于一体的“六边形战士”,让“卓越”成为一种习惯。
刘军最后强调,在校大学生是完整覆盖强国建设“两步走”战略周期的群体,是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桥梁一代,是国家发展、民族复兴的见证者、亲历者和实践者,希望2025级新同学把家国装进行囊,将创新刻进基因,以苦练功、以实立身、以新破局,用勤奋和才华书写毓秀青春,从“北方”出发向“大国”报到,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北方工大人!
授课结束后,同学们展开学习交流,表达听课感受和对未来大学生活的规划。
智慧交通25-1班冯远博同学表示,开学第一课学习让我感受到学校蕴含的丰富精神底蕴,激励着我以其为内核不断向前。优秀校友的事迹是工大精神最淋漓尽致的体现,更让我感受到应以他们为榜样,传承“兴工报国”光荣传统,以“敦品励学,才德并懋”为目标,实现工业强国的理想!
机械25-3 班朱洣霖同学表示,黑白照片里的机床、钢水与汗水,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“严肃、严格、严谨”不是标语,而是几代师生用掌心老茧写下的校风。79年前,学校因工业救国而生;今天,我们因工业强国而聚。我愿做一枚小小的齿轮,在北方工大的主轴上精准咬合,把个人的四年刻度嵌入民族复兴的百年表盘。
通信25-2班陈紫曼同学表示,通过学习我深感自己不应只做时代的见证者,更应做积极的建设者。我将扎实学好专业知识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与时代洪流之中,以青春之我,奉献青春之中国,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无悔的奋斗篇章。
工程25-1班董金依同学表示,我敬佩学校对工业人才培养的坚守,这也激励着我们在成长中追求才德兼修,以严谨态度与报国情怀投身专业领域,争做新时代“六边形”青年。
建学海外25-2 皮浩然同学表示,从投身国家重工业建设的初创,到为钢铁、机械等领域输送大批技术骨干;而今,又在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等前沿阵地屡创佳绩,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。我们是幸运的一代,既得以触摸历史的厚重,又能亲眼见证延庆新校区拔地而起的崭新模样。往后岁月,我愿在这片沃土上生长,让青春与母校、与家国的发展同频生长。
微电(菁英班)25班蒋家俊同学表示,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,要成为一个拥有自主学习能力,与人相处能力,处理问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。要坚守“工业报国、工业兴国、工业强国”的使命担当,抓住国家发展机遇,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担当融为一体。
储能25-2 刘子程同学表示,通过学习我深切感受到大学不仅是学术的殿堂,更是责任与使命的新起点。“兴工报国”不是口号,而是北方工大青年的行动指南。我将以家国情怀为方向,不断提升本领、锤炼品格,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份精神。
管25-2班王萌同学表示,聆听开学第一课,于校史长卷中见证了前辈以钢铁意志铸就的学府精魂,杰出校友以奋斗书写的时代华章。大学乃淬炼“六边形战士”之熔炉,努力于这片沃土上成就既有专业深度又有人文温度的卓越人生,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。
法(菁)25班刘婉晴同学表示,作为北方工大新的一员,我倍感自豪。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精湛的工程技术,同样需要健全的法治保障作为基石。我将努力钻研法学专业知识,未来力求将法治思维与工程伦理、产业发展相结合,以法律人的方式践行“兴工报国”的使命,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统计25-2班刘亦敏同学表示,开学第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“自力更生、务实进取、攻坚克难、人文开放”的品格力量。在“专业+人文”的培养模式下,我们将秉承“兴工报国”传统,牢记“第一身份”,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工程师,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
马理论研-25 颜彩凤同学表示,从筚路蓝缕的初创到如今的蓬勃发展,每一段过往都让我心潮澎湃,满是感动。“敦品励学,才德并懋”的校训不再是简单的文字,而是指引我前行的灯塔。未来,我定会传承工大精神,用扎实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,不负青春韶华,不负学校的悉心栽培。
布鲁内尔学院大数据1班余东润同学表示,那些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的优秀校友们,用他们务实进取、持之以恒、攻坚克难的动人故事,照亮了母校的奋进之路,也为我树立了鲜活榜样。我将自觉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,努力锤炼真本领,争做一名为国为公、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。
摄影:杨姣
编辑:左芳舟
电话:010 - 88802114 E-mail:xyw@ncut.edu.cn
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邮编:100144
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-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